蟾蜍的功效与作用,吃蟾蜍需要注意什么?

   导读:蟾蜍是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也就是癞蛤蟆,也就是癞蛤蟆下个吃天鹅的那种动物!别看蟾蜍长的丑,但人家的功效与作用还是比较大的,除了可以满足吃货们的肚皮,还是治疗癌症的高效药物,吃蟾蜍可以预防治疗癌症!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呢?当然,蟾蜍丰富的蛋白质也是人体所需要的,不单单是吃货们口馋的需要。那么蟾蜍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吃蟾蜍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毒蛇网小编就来告诉大家:
蟾蜍的功效与作用,吃蟾蜍需要注意什么?
   蟾蜍的功效与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它们的皮、肉干、乳白色的毒腺分泌的毒液,都是药用价值极高的药材。可以说蟾蜍全身都是宝,对人类健康也有非常大的益处。
   蟾蜍全身都可以入药,最出没的就是蟾酥,就是满身赖皮的分泌出来的乳白色的毒液,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用来治疗癌症,临场使用比较多。另外蟾皮、干蟾、蟾蜍头、蟾蜍舌、蟾蜍肝、蟾蜍胆等都可以入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蟾酥、干蟾、蟾皮和蟾衣,分别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干燥全体、表皮及自然褪下的角质衣膜。
   近年来,人们对蟾蜍的研究加大,推出了很多的蟾蜍药用品。特别是蟾酥比较受关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蟾酥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痈疖、咽喉肿痛、龋齿疼痛等病症。我国中医用蟾皮的用药历史也比较悠久,在中医领域,用蟾蜍皮用于治疗肿毒、慢性气管炎等,效果也特别的好。
蟾蜍的功效与作用,吃蟾蜍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来看看古老中医学对蟾蜍的功效是怎么说的。
   中医认为,蟾蜍性辛,凉,有毒。古代医药书籍也分别给了比较高的认可。《别录》认为蟾蜍有毒;《日华子本草》认为蟾蜍凉,微毒;《本草蒙筌》认为蟾蜍味辛,气凉,微毒;
《医林纂要》认为蟾蜍辛甘咸,寒。《纲目》认为蟾蜍入阳明经。《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经。
蟾蜍的功效与作用,吃蟾蜍需要注意什么?
   再来看看古代中医对蟾蜍的功效主治是如何说的。
   中医认为,蟾蜍有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①《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②《别录》:疗阴蚀,疽疠,恶疮,犬伤疮。
   ③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④《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⑤《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
   ⑥《日华子本草》:破Y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⑦《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O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疳蚀成癖。
   ⑧《纲目》:洽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⑨《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Y肿胀。
   ⑩《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⑾《医林纂要》:能散,能行,能渗,能软,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疔毒,杀小儿疳积。剖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消。
   ⑿《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⒀《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⒁《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蟾蜍的功效与作用,吃蟾蜍需要注意什么?
   那么蟾蜍有哪些禁忌呢?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蟾蜍也是如此,蟾蜍的毒性还不小,特别是使用蟾蜍的时候,一定要把皮剥掉,虽然说蟾蜍是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毒性大,吃带皮的蟾蜍会中毒,也有过很多吃蟾蜍不剥皮一起吃,中毒的案列。
   事实上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一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的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了。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曾有2例小儿,合食煮熟之蟾蜍一只后均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其中1例5岁患儿经抢救脱险;另1例1岁半患儿抢救无效,于发病后7小时左右死亡。故一般认为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药,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