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蜥蜴】火蝾螈饲养、特征、毒性及品种介绍

   导读:【火蜥蜴】火蝾螈饲养、特征、毒性及品种介绍,火蜥蜴是一种身体上有斑纹的两栖动物。在英语中,蜥蜴一词是lizard,这是查查字典就可以了解的事情。而火蜥蜴,实际上是一种和蜥蜴的体形长得很像的动物,英文名是fire salamander,中文名是火蝾螈。
蜥蜴是单纯的爬行动物(reptile),终生生活在陆地。而蝾螈(salamander)则是一中水陆双栖动物(amphibian),就像青蛙一样,幼年时期在水中生活。
蜥蜴的外表干燥有嶙,而蝾螈外表潮湿光滑。

一、火蜥蜴动物分类

   中文学名 火蜥蜴 
   拉丁学名Salamandra salamandra 
   别    称 真螈、火螈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两栖纲 
   亚    纲 滑体亚纲 
   目 有尾目 
   亚    目 蝾螈亚目 
   科 蝾螈科 
   属 真螈属 
   种火蝾螈

二、火蜥蜴简介

   火蝾螈,有时又被翻译为火蜥蜴,是生活在欧洲大陆上的一种蝾螈,因为外形与蜥蜴近似,有时被当做蜥蜴。[1] 它们的寿命可以非常长,在德国的亚历山大·柯尼希博物馆(Museum Alexander Koenig)就有一只火蝾螈达50岁。与大多数两栖类一样是偏向夜行性的动物。由于喜欢藏身在枯木缝隙中,当枯木被人拿来生火时,它们往往惊逃而出,有如从火焰中诞生,因而得名。

三、火蜥蜴形态特征

   火蝾螈可以长达20厘米,身体呈黑色,有黄色斑点或斑纹。一些标本甚至是全黑或以黄色为主色,有时会有红色及橙色的。由于分布区域遍及欧陆,所以也演化出高达十数种之多的亚种,但各亚种间体型的差异并不大,而在花色上的变化丰富多彩。
   雌雄辨别比较容易,雄性体型较小较苗条,泄殖孔周边因为存放生殖器官而呈现肿大,由侧面看十分凸显;雌性体型较肥大,泄殖孔周边较小而平坦。

四、火蜥蜴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火蝾螈栖息在南欧及中欧的山区森林。它们喜欢生活在落叶林,可以躲在枯叶下或树干内。它们需要细小的清溪让幼体成长。不论是在陆地或水中,火蝾螈都不起眼。它们大部份时间都会躲藏在石头、木或其他物件之下。
   2、食性:火蝾螈于晚上活动,而在雨季白天也很活跃。它们吃多种昆虫、蜘蛛、蚯蚓及蛞蝓,有时会吃细小的脊椎动物,如蝾螈及青蛙。它们会以犁齿咬住或以舌头的后部黏住猎物。
   3、繁殖:雄性及雌性火蝾螈非常相似,但到了繁殖期,雄螈的的生殖腺会涨大。当雄螈留意到对象时,就会阻塞其行走路线,以下颚磨擦雌螈示爱。接着雄螈会跟着雌螈,抓着雌螈交配。雄螈会排出精囊到地上,再将雌螈的泄殖腔接触精囊。若成功,雌螈会吸入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受精卵孵化时,雌螈会将幼螈排到水中。一些亚种的幼体会在母体继续生长,直到完全变态后才出生。
   火蝾螈属卵胎生,卵在雌螈体内孵化后才产出,所以怀孕期长达六个月以上。每胎可在水中产下10-60只约2公分的幼生体。这些幼生体在水中生活3-5个月后会上岸进化成陆上型,外鳃也完全脱落。这时的幼生火蝾螈外型已完全与成体相同,只是小很多。上岸后约7-20天,黄色斑纹才会逐渐明显。这时它们的外观上已经定型,只要喂食蚂蚁蟋蟀或果蝇就能快速成长。三个月后就能吃一般的小蟋蟀了。

五、火蜥蜴分布地区

   火蝾螈分布在南欧及中欧。它们生活在海拔400-1000米的地方。除了德国北部低至海拔25米外,其他较低的地方很少会见到它们。在巴尔干半岛或西班牙,它们可以生活在较高的海拔。

六、火蜥蜴毒性

   当火蝾螈被掠食者抓住时,就会主动保护自己。除了会摆出对抗的姿势外,它们的皮肤也会分泌高毒性的毒素,例如神经毒素蝾螈碱。这种生物碱会造成严重的肌肉痉挛、高血压及换气过度。火蝾螈的毒腺集中于身体的某些位置,尤其是在头部及背部的皮肤表面。皮肤上的斑纹很多时就是这些毒腺所在。大部份分泌物可以有效抵抗细菌及真菌的感染,而有些分泌物则会对人命构成危险(会失明)。

七、火蜥蜴奇特功能

   自然界中的蝌蚪,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重新长出新生肢体而不留疤痕,火蜥蜴也具有肢体重生的能力,来自英国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对其中的奥秘展开深入研究,希望有朝一日在人类身体上能真正实现,断肢自主再生的宿愿。
   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组织再生学科学家恩里克-阿玛雅教授介绍称,研究显示火蜥蜴如果失去某个四肢后,在其体内一种名叫“芽基”的细胞组织促进下,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重新长出全新的肢体来。而水中的小蝌蚪,在被切除尾巴后的九天内,就能重新长出新尾巴。与火蜥蜴不同的是,一旦蝌蚪变成青蛙后,成年的青蛙就失去了这种神奇的重生能力。
   事实上,在人类的身体上,这种奇特的再生能力其实也曾存在过。比如当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前六个月之内,人体晶胚组织就能够使身体上的创伤快速愈合,同时不留下任何明显可见的疤痕。恩里克-阿玛雅教授认为,青蛙体内所具有的这种潜在的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机制,本质上与人类是非常类似的。恩里克表示:“借助先进的生物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科学家将逐渐弄清楚这一康复再生能力的生物学机理。利用这其中的科学原理,用于截肢、重度烧伤等外科损伤的治疗技术将被提升,未来将可能真正做到创伤后的无疤痕治疗。也许有朝一日,外科上部分人体损伤肢体再造,甚至全部断肢重生的美梦,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实现。”
   科学家希望借鉴蝌蚪和火蜥蜴奇异的断肢再生能力,真正实现人类断肢重生美梦
根据生物学研究显示,在青蛙和火蜥蜴体内,有一组特殊的基因组,决定了这两类两栖动物具备独特自身四肢重生的能力。对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命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在一个名为“康复基金”的慈善基金资助下,正在对人类肢体重生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该基金为曼彻斯特大学人体损伤康复研究提供25年的合作研究经费资助。
   曼彻斯特大学的恩里克教授表示,科学家的研究将首先在青蛙身上展开,希望能再次从成年青蛙体内找回其一度出现过的肢体再生机能。研究的后续步骤将在哺乳动物身上进行,以期能最终实现与火蜥蜴一样的断肢重生能力。根据“慈善康复基金”的统计,仅在英国范围内,每就年有超过14000人次因严重烧伤入院,更有高达400万人次的外科病人在接受手术后身体上留下明显疤痕。与此同时,还有超过11000的重伤患者会因为接受手足甚至腿臂的截肢手术而终身成为肢残人士,对人类肢体再生的研究将有望帮助这些残障人士实现断肢重生的美梦。

八、火蜥蜴真相猜测

   在英语中,蜥蜴一词是lizard,这是查查字典就可以了解的事情。而火蜥蜴,实际上是一种和蜥蜴的体形长得很像的动物,英文名是fire salamander,中文名是火蝾螈。
蜥蜴是单纯的爬行动物(reptile),终生生活在陆地。而蝾螈(salamander)则是一中水陆双栖动物(amphibian),就像青蛙一样,幼年时期在水中生活。
蜥蜴的外表干燥有嶙,而蝾螈外表潮湿光滑。
   成年的蝾螈喜欢潮湿而营养的的森林落叶层,且颜色鲜艳。当然也有的常年生活在地底不见光,因此皮肤没有鲜艳的色素而呈现出粉肉色或者灰白色。但是作为被误称为火蜥蜴的火蝾螈,应该是生活在森林落叶层下。当人们在落叶层上面生火的时候,蝾螈由于畏火而跑出来,给人以一种它们是从火中走过的错觉,因此得名为火蝾螈。
   值得一提的是,在玛亚文化中,羽蛇神掌管四中元素并以四中样貌出现。首先,第一元素是风,神以vulture也就鹰的样子的出现。第二种元素是土(earth),神以玉米的形式显像,第三种元素是水,神以鱼的形式显像,第四种元素是火,就是以lizard的形式出现的。这证明外国老百姓也像中国老百姓一样,对于长得像的东西都叫一个名称。只有科学家才搞得那么清楚呢?fire salamander或者fire lizard都没关系,只要有fire这个定语,大家都能明白。

九、火蜥蜴科学研究

   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种动物,它们不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损的肺脏、重伤的脊椎神经,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损的大脑。
   美国和德国科学家于2009年7月1日公开了火蜥蜴是如何再生被切除的腿的研究发现。他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帮助研究人员把这种能力应用到人类身上。所有活生物都有肢体再生能力,但是火蜥蜴的再生能力最强。美国和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火蜥蜴更加普通的组织特异性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研究人员把从荧光水母体内获得的一种基因(经常在实验室试验中作为指示剂)植入墨西哥钝口螈体内,携带这种基因的细胞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紫绿色荧光。
研究人员通过这种现象,可以直接得知该细胞的起源和生长情况。利用遗传改良蝾螈进行试验,把它们的四肢或者器官切除掉。并把这些组织嫁接到正常蝾螈身上,然后切掉一些,在胚基区再生时,观察具有标志性的“绿色”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事实上胚基区并非通过多能细胞进行再生,而是通过“记忆”它们的组织起源的细胞进行再生。换句话说就是,只有“老”肌肉细胞再生新肌肉细胞,只有“老”神经细胞产生新神经细胞,只有“老”皮肤细胞能产生新皮肤细胞,以此类推。
   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尔科姆·马顿说:“我认为这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像哺乳动物。从这项研究来看,有一天可再生人类组织的希望更大。”

十、火蜥蜴考古发现

   “火蜥蜴”化石边缘清晰可见巨大牙齿。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科学家表示,一种远古巨型火蜥蜴一样的两栖动物体长4.5米,拥有又长又宽扁的大脑和特别强大且锋利的牙齿,可以将猎物咬碎。此南极动物被命名为“Kryostega collinsoni”,是从一块2.4亿年历史的南极化石中发现的。它是三叠纪中期生活在南极的最大的陆地动物,当时的南极是一片绿荫之地,更适宜居住。
   从外表和生活方式来看,此动物类似于现代的鳄鱼,然而它不像鳄鱼,因为它是两栖动物而不是爬行动物。
   从事此研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瑞斯坦.西多尔说:“你或许会将它认作娃娃鱼。”相对其它两栖动物而言,它的牙齿特别凶暴。
   此南极动物属于离椎亚目(Temnospondyl),这类动物上腭都有微小牙齿,但新发现的这一动物具有不同寻常的上腭牙齿:其中一些牙齿特别大,大过其嘴边的正常牙齿。经测量,其嘴边的正常牙齿大约有3厘米高,粗细和成年人小手指差不多。而一些上腭牙齿几乎是二倍粗,高达4厘米。此新物种发现发表在9月刊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
   在Kryostega生活的年代,所有的陆地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超级大陆--叫“盘古大陆”(Pangaea),南极洲位于更北的地方,且与南非、南美洲和大洋洲相连。当时此超级大陆比南极更加温暖,布满了大型河流和原始森林。当时恐龙还没有出现,但恐龙的祖先类恐龙(dinosauromorph)已经在地球上漫步了,一同漫步的还有其它爬行动物和像爬行动物的哺乳动物祖先。
   此化石发现地靠近现今的南非卡鲁盆地,这里是地球上存放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西多尔表示,在三叠纪早期,即Kryostega动物出世之前,南极洲和南非可能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虽然当时的南极比其它地方冷一些,但比要温暖得多。这是一个还没有了解的重要时期。到三叠纪中期,可能有一半的物种生活在南极洲和南非。
   此化石化了的动物嘴巴还包括鼻孔,有助于科学家评定此动物的特征。他们估计此头骨大约长84厘米,最宽处有61厘米,比鳄鱼的脑袋还要扁。西多尔表示Kryostega是南极的顶级食肉动物。“我们认为它是水生动物,因此它可能呆在水边吃鱼和其它两栖动物。然而,它像鳄鱼一样,如果有陆地动物迷路来到了河边,我想它一定会逮住它们。”
   科学家将此新动物以美国俄亥俄州地球科学退休教授詹姆士.柯林斯(James Collinson)命名的,因为柯林斯在研究南极地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两栖动物专家塞巴斯蒂安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表示此发现非常罕见和重要,因为这它揭开了为人不大知道的南极远古生命的历史。同期生活在南极的动物,只知道还有一二种大型两栖动物。

十一、火蜥蜴人工饲养

   由于火蝾螈分布的海拔高,温度很低,所以在人工环境下饲养必需使用冷却机将温度调在20°C左右才养得好,尤其是幼生火蝾螈在25°C以上都无法存活。在原产地它们会冬眠,只要将它们放在装有潮湿苔藓或墨丝的小塑胶盒中保持5°C左右的温度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冬眠前一个星期要大量喂食以储存冬眠期所需的养份,等到温度适当时再将它们放入养殖缸中让它们自然苏醒。
   火蝾螈属于肉食性,可以喂食蟋蟀或面包虫,虽然是夜行性动物,但是饥饿时白天也会出来觅食。它们的活动力不高所以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以两尺缸来说养一对刚好。
虽然火蝾螈可以群养但最好雄性少一点比较安全,为防毒液损伤,移动它们时最好戴手套,而且之后一定要洗手。
   繁殖火蝾螈的难度中等,主要须控制好温度也需要冬眠。
   火蝾螈基本上只要温度控制好,饲养难度不高适应力强,进口时死亡率并不高。但饲养时切记一定要将饲养缸加盖并以重物压住,否则火蝾螈都能顶起缸盖脱逃,也不能留有缝隙,它们可算是两栖类的脱逃高手,逃逸的蝾螈除非能找到水源,否则超过一天就会脱水干枯而死。

十二、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火蜥蜴图片

十三、火蜥蜴视频


 
(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今日头条